研钵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研钵厂家
热门搜索:
产品介绍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介绍

可降解塑料能否赢得治污之战

发布时间:2022-07-05 22:44:55 阅读: 来源:研钵厂家
可降解塑料能否赢得治污之战 可降解塑料能否赢得治污之战

可降解塑料能否赢得治污之战

塑料垃圾的泛滥已成为当今最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之一。据统计,在过去半个世纪里,全球塑料产量增长了20倍,从1964年的1500万吨增至2015年的3.22亿吨。如果不加限制,预计未来20年内其产量将再翻一番。

塑料废弃物造成的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。据联合国统计,塑料占海洋所有污染物的90%。不仅有大量海洋生物因误吞塑料制品或被其缠绕致死,经过分解的微塑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,威胁人类健康。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人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可降解的新型塑料,并取得了诸多成果。但经过了几十年,可降解塑料并未有效解决白色污染,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。

新型材料层出不穷

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,如淀粉、改性淀粉或其他纤维素、光敏剂、生物降解剂等,使其稳定性下降,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。其类型包括光降解塑料、生物降解塑料、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、热塑性淀粉树脂降解塑料等,种类繁多。

搜索互联网可以看到成串的关于可降解塑料的信息。有媒体报道,印度的一家公司研发出用红薯、马铃薯、植物油等食物原料制成的塑料袋,这种塑料袋无污染、易分解,具有很强的韧性和耐用性。还有报道称,中国科学家研究出可在海水中快速降解的新型塑料,降解时间为几天到一年。

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近日颇受关注,研究人员利用以海藻为食的微生物,生产一种叫做聚羟基链烷酸酯的生物塑料聚合物。这种海藻是能在海中种植的多细胞海藻,而一种能在咸水中生长的微生物,可以吃掉海藻并产生可用于制造生物塑料的聚合物。

面对巨大的环保压力,可降解塑料似乎成为最具前景的行业。相关机构估计,未来几年,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将增加3倍以上,2019年产量可能达到785万吨。

一降就灵恐难如愿

各种各样的新产品、新技术为人们带来了希望,但回首过去几十年的白色污染治理,则不应过于乐观。美国专利局曾表示,自1973年收到第一份淀粉表面改性填充塑料的专利申请以来,他们每年都会收到一些可降解塑料的专利申请。进入21世纪以来,随着各国环保科研力度的加大,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大量涌现。然而,在这漫长的四十几年中,塑料垃圾的数量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却有增无减。

有人质疑可降解塑料的性能,认为其韧性、强度不够,不能成为普通塑料袋的替代品。也有研究者坚持,通过技术的提高,可降解塑料完全可以达到普通塑料的使用标准。但这项争论并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在于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到底如何?

专家指出,可降解塑料同样存在一个降解周期的问题。传统塑料可能需要一二百年,可降解塑料需要的时间短一些。但并不等于说,它可以马上降解而不危害环境。

塑料的分解速度,主要取决于热及光照。一份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的报告指出,在英国境内,可分解的羰基塑胶可在2年~5年内分解成小碎片,而继续分解的过程则非常缓慢。

还有研究者撰文指出,某些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不可能在海洋环境中达到,有些的分解则相当缓慢,可能需要长达5年时间,而且降解碎裂后,仍会继续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威胁,微塑料颗粒会被海洋生物摄取,并在食物链中转运。

同时,生产可降解塑料可能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,也必须充分考虑。大量培育作为原料的植物或细菌需要肥沃的土壤和淡水。据预测,由于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的提高,到2019年将需要约140万公顷的原料用地。由此还可能带来土地退化、自然栖息地减少、水质下降等问题。

此外,还有成本问题,目前可降解材料的价格比传统塑料还是贵一些。这需要政策扶持,更重要的是,只有在相关产品大批量生产后,才能使成本降下来。

强化环保理念是根本

不论是普通塑料垃圾的处理,还是可降解塑料的研发,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。而最难解决的问题还是人类自身的理念和行为。

比如已经呼吁多年的垃圾分类,目前只有日本、德国等少数国家做得较好,其他国家则远未达到必要的水平。这涉及到社会管理和人类行为方式的转变。

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比例一直不高。据欧洲塑料行业协会估计,欧洲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70%被填埋或焚烧,只有30%被回收利用。亚洲国家的水平更低。一次性塑料产品的泛滥,使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不可能太高。

中国超市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已有多年,但并不能从整体上降低塑料袋的用量。而随着网购和物流业的发达,各类塑料包装物更日益增多。

此外,有研究者提示了另一种可能出现的现象,一旦贴着生态绿色可降解标签的塑料制品替代物大量进入市场,公众便以为它是完全环保和无害的,使用起来将更加无所顾忌。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也将受到轻视。而这些新型产品同样要付出环境成本,其性能甚至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,反而可能由此带来新的环境问题。

因此,不管技术怎样演进,产品如何出新,引导树立人们的环保理念和健康的消费习惯,才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。

TAG标签:

脚气的种类及其治疗方法
药疹有何发病机制
变应性血管炎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有哪些
会阴裂伤做哪些检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