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钵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研钵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国家级新区在一带一路上的新角色

发布时间:2021-01-21 14:05:40 阅读: 来源:研钵厂家

国家级新区在“一带一路”上的新角色

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,“国家”级“新区”义不容辞,担负着重要的责任,国家层面也需要支持新区在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,在明显提升服务贸易比重当中,扮演一个重要“角色”。

迟福林[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]:“一带一路”包括三点内容:一是“一带一路”以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为主要目标;二是“一带一路”以扩大服务贸易为重大任务;三是“一带一路”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为主要依托。国家级新区,尤其是上海自贸区在探索“负面清单”上积累了很重要的经验。但是,如何以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为重点推动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,还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。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,国家级新区义不容辞,担负着重要的责任,国家层面也需要支持新区在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,在明显提升服务贸易比重当中,扮演一个重要角色。

王晓红(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教授):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低迷还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,中国市场将从以外需为主向内需市场转变,中国外贸已经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的拐点时期。当前,全球经济结构、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,中国的话语权、主导权进一步提升,国家级新区特别要做好如何与高标准的自贸区对接与融入。

李湛(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):国家级新区的关键是开发开放,要积极与国际接轨,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。

陈建勋(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):从1992年浦东新区设立首个国家级新区开始,新区就被赋予了探索试验开发开放的国家使命。新区在一段时期内获得政策支持的力度很大,成为引领改革开放的前沿。但自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开始试点,自贸区逐渐成为了开发开放的最前沿,各地对于自贸区的角逐热情更大,特别是在自贸区模式向全国推广的背景下,国家级新区尤其是新获批的众多新区,是否还能继续引领开发开放,这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。

黄少卿(上海交通大学教授):自贸区是一种开放战略,是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做法,而新区的主要任务是推动新型城镇化,二者定位、内涵不同。此外,自贸区和新区功能不一样,发展方向也不一样,自贸区实际是对外开放的试验区,和新区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,不能互相替代。

经济转型升级趋势中的新区角色

迟福林: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。国家级新区发展的新角色需要适应三大经济转型,即:抓住“互联网+”的机会,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;抓住人口城镇化转型升级的机会,使新区在城乡一体化、新型城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;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,提供服务型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
黄建钢(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):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中,国家级新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13个国家级新区作为区域新增长极,将以点带面、“以带促面”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。新区与传统开发区相比,除了现实发展中的矛盾外,在新区的概念、定位等理论层面也需要破题,在获批的13个国家级新区中,各自规划方案和目标定位都不尽相同。特别是目前新区概念仍不是很规范,内涵也不尽相同。

王晓红:国家级新区面临如何适应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产业革命等新课题,需要主动探索经济转型升级、加快对外开放,建设绿色低碳社会,需要在这些方面先行先试。

李湛:近年来国家级新区的开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。2014年、2015年更是达到高潮,不到两年时间内共批准设立了7个国家级新区。在经济新常态下,中国已经把国家级新区作为一种发展的新模式、新体系。将来的趋势很可能是每个省都有一个国家级新区。面临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不容忽视。

郭智强(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):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同质化、拼资源、拼环境等恶性竞争现象。如何避免各个新区同质化发展,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,这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各个新区形成错位发展。

朱翔(湖南省政府参事、湖南师范大学教授):国家级新区首先应该是产业聚集区,其次应该是新城区或新城市,应该是国家、地区、城市的新经济增长极。目前新区在产城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,主要表现在产业与城市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,经济产业、社会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间缺乏有机联系与协调;土地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,居住、工业和商业三类用地价格悬殊,导致土地资源不能有效配置;低密度发展模式阻碍了服务业及低碳化发展;新城的公共服务资源满足不了当地需求。现行财政体制使得公共服务不能随着人口迁移而分散化,导致新城区域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,造成生活不便,运行成本高企,同时也无法支撑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。

方创琳(中科院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):国家级新区的一个功能就是吸引产业、人口集聚,减轻、疏解大城市中心区压力,防治城市病。而其增长极的职能则要求开发的范围不能过大,否则不利于要素、资源高度集聚。要培育一个增长极,地方也要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投入,范围过大的话,地方投入成本太大。只有通过产业聚集才能带来人口聚集,不能单纯依赖房地产经济,要产城互动发展,没有产业就会产生问题,出现空城、死城现象。

徐明强(大连金普新区):融资难一直制约着新区的建设。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、过去高速增长态势不再的情况下,新区面临最实际的问题就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,企业投资能力与意愿下降,政府债务风险增加等困难,这也是各地新获批新区面临的棘手问题。

郝寿义(南开大学教授、原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院长):目前我国13个国家级新区面积小的有800多平方公里,大的有2000多平方公里。在这么大范围内进行开发,其强度甚至相当于建设一座新城市。即使在天津这样的沿海发达城市,经过近十年开发,投入不少大企业、大项目,滨海新区的人口密度仍与天津主城区的水平相差不少。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新区来讲,要进行如此规模的城市化开发,其投入成本、建设周期以及困难程度比较大。

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区角色

迟福林:新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实现“负面清单”管理,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:一是以激活企业为重点的简政放权。例如,尽快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;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;不再用一般的产业政策指导企业。二是企业监管的转型要破题。三是全面放开服务业市场,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,取决于加快开放服务业市场。在这方面,新区应该做一些试验。

王晓红:相比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特区,目前的国家级新区政策含金量已经很小,尤其是地方政府最为在意的财税政策几乎没有优惠。国家级新区和近两年获批的自贸区一样,都不再是政策洼地,而是改革高地,主要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自身的优势,其重点在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、带动与融合。未来的国家级新区一定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,绿色发展的排头兵,先进文化、和谐社会的排头兵。

郝寿义:国家级新区的性质、规模、发展目标、管理权限,都需要搞清楚,比如新区是由省级政府管理还是地市政府进行管理,一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体制性摩擦。

卢向虎(西咸新区研究院研究员):因城市规划、发展方向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不同,我国的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,目前不少新区在发展中普遍碰到了瓶颈问题。一方面缺少新区发展的普遍政策支持,又无特殊政策创新;另一方面新区的人们干得辛苦,却不知道怎么干才能出成绩。

莎普爱思滴眼液

莎普爱思滴眼液

莎普爱思滴眼液

莎普爱思滴眼液